印象大紅袍演出場景:潛心搖青
印象大紅袍總導演王潮歌在劇場對演出改編進行指導。
演員在表演武夷山民俗刀花舞。
印象大紅袍演出場景:竹林劍氣
核心提示
元旦前夕,印象大紅袍有限責任公司獲準在新三板掛牌,簡稱“印象股份”,正式揭開了武夷山市茶旅企業與資本市場相擁的序幕。作為張藝謀印象藝術團隊創作的中國第五個、福建省首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以及多年名列省文化企業十強的印象大紅袍,何以七年來長演不衰,觀眾數和收入持續增長,成長為全省文藝演出市場的龍頭?其發展密碼是什么,對武夷山茶和旅游產業發展有何助益?帶著疑問,記者到武夷山市探訪一番。
七年跨越,真山真水真情
1月9日晚,來武夷山自助游了三天的小林一家帶著些許遺憾回上海去了!氨緛戆才帕艘粋晚上看印象大紅袍演出的,卻遇到每年一度的休演,看來下次還要再來一趟!
登天游、坐竹筏、看“印象”,如今成了武夷山旅游的“老”三樣!袄稀保且驗橛∠蠊煞莩闪⒂2009年1月,印象大紅袍正式公演始于2010年3月29日,迄今已近七年。
“沒有七年之癢,只有七年跨越。”公司總經理鄭彬頗有自信,“觀眾從開演第一年的39.5萬人次,到2016年的64.98萬人次,越來越多的旅人來到武夷山,領略山水茶的文化魅力。”
根據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相關信息顯示:印象股份2014年營業收入6683萬元,2015年營業收入7658萬元,均高于公開市場數據中新三板掛牌公司中文化藝術業的行業平均營業收入水平,也高于細分行業文藝創作與表演行業平均營業水平。據統計,在2015年中國旅游演出票房中,公司的票房收入在“印象系列”居前三位,僅次于《印象麗江》及《印象劉三姐》,在全國旅游演出票房收入排名中居第11位。
“山為錦屏何須畫,水作琴聲不用弦。”從公演之初每晚一場千余人的規模,到去年國慶期間最多每晚四場7300余人的盛況,印象大紅袍何以有如此魅力?
“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創下三個‘世界第一’:全球首創360度旋轉看臺、世界上第一座山水環景電影劇場、世界上視覺總長度最長的舞臺!庇∠蟠蠹t袍藝術團團長吳美求說。
“我們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真山真水真情’。”吳美求說,印象大紅袍以武夷山水為地域背景,同時以武夷茶文化為表現主題,巧妙地把自然景觀、茶文化及民俗文化融入演出中,讓整個演出更具承載性。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演出的印象大紅袍藝術團成員90%是武夷山當地的普通百姓,他們中有茶農、服務員、保安、學生、茶藝小姐……盡管他們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演出經驗,但他們的真實、質樸和熱情就是這場演出最鮮活的生命力。
傳承與創新,一直在路上
從單靠一臺原先并不被人十分看好的演出,到逐漸成長為省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成為區域文化產業標桿,印象大紅袍是如何做到的?
“內容創意專精并融入區域文化點,這是我們成功的密碼。”鄭彬說。
斗茶、水篩、撩青、祭茶、十八道茶藝、紅竿竹筏……看過印象大紅袍的觀眾,都會對其中展現的茶文化印象深刻!拔覀兎路鸩皇窃诳囱莩,而是在時空隧道穿越,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武夷山水與人民的親和力!痹啻慰催^演出的當地人金女士表示。
“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觀看演出,也是領略感悟文化的一個過程。印象大紅袍講的是大紅袍,是武夷山茶人的一種情懷。武夷山人對大紅袍茶的熱愛,對生活的認知與感悟——這是武夷山人本身的文化底蘊。”印象大紅袍的總導演王潮歌如是評價。
長期以來,印象大紅袍有限公司都把傳統民俗文化作為表演的一部分。從武夷山的山水傳說、大紅袍的故事,到武夷茶的相關民俗風情,從5年前的正式開演至今,印象大紅袍有限公司都在努力地把傳統民俗融入到市場經營當中。
就在去年中秋節晚上,印象大紅袍藝術團在武夷山市中華茶博園舉行了“中秋祭月”活動,恢復2000多年前閩越族人祭月儀式。整個祭月活動依照古禮進行,包括祭品、儀式、祭文等都是印象大紅袍有限公司的創作人員從歷史文獻中查找出來的。
不過,鄭彬一直對旅游演藝產業更新換代的速度感到不安。“對于別的產業,可能是三四年換代一次;但對于文化產業,尤其藝術創作來說,幾乎一年一代!痹卩嵄蚩磥,一場文藝演出,除了繼承傳統文化外,由于其臺詞、情節等都勢必受到社會變化的影響,也必須及時反映這種變化,跟上時代。
“其實印象大紅袍的演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導演組都會對演出進行3至4次小的維護?催^幾次表演的細心觀眾,可能會發現其中細微的變化!眳敲狼蠼忉尩。2014年5月,印象大紅袍曾做了一次“脫胎換骨”的全新改版。為了此次改版,總導演王潮歌帶領30多人的專業團隊駐扎武夷山近半個月。改版后的印象大紅袍,上座率顯著提升。
好產品也得會吆喝。每年一場大型媒體發布會、“大紅袍故事征集”活動、“印象大紅袍演出號”高鐵冠名、歷年來多場次的“遠山的呼喚”送演出下鄉關注留守兒童……7年來,依靠多次有力的推廣活動,印象大紅袍在區域文化產業中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印象大紅袍成為叫響茶文化的重要拳頭產品,其要想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最終還是有賴于整個演出團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優勢項目才能歷久彌新,永葆生命力。”鄭彬說。
產業延伸,攪活一池春水
武夷山市最大的發展優勢,在于旅游業及茶產業,印象大紅袍踩準了二者的契合點。
“印象大紅袍用看得見、摸得著,甚至聞得到的方式,將茶文化推介給游客,同時帶動了旅游產業和茶產業的發展!编嵄蛘f。
如今,在武夷山的茶山、茶廠、茶店,都能看到尋茶、問茶、買茶的游客,暢游景區“巖骨花香慢游道”,深入周邊茶廠茶店品茶買茶體驗茶生活,已成為游客常規旅游活動和消費方式。
“印象大紅袍填補了武夷山旅游夜間文化生活的空白,解決了武夷山‘白天真奇妙,晚上睡大覺’的窘境,推動武夷山旅游業由傳統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為武夷山旅游業帶來了‘蝶變’效應。”武夷山市副市長張賢軍說。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武夷山市茶產業總產值從原來的8億元提升到16億元。與茶葉相關企業則由2005年的不足100家發展到如今的4800多家;目前該市共有旅行社78家,各類賓館飯店280多家,星級飯店30多家!拔湟纳讲韬旅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印象大紅袍的品牌影響力!睆堎t軍說。
中國旅游演藝聯盟理事長梅洪分析道:“一臺叫好又叫座的演出,可以撬動當地旅游的食、住、行、游、娛、購等6個方面的產業。”
據悉,印象大紅袍銷售演出門票的同時依托其品牌資源,發展有多種銷售形態,影像制品、飲料、服飾、玩偶、品牌授權等多種形式。印象大紅袍既是文化產業創新的大戲,也是區域自主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
2012年11月的茶博會,武夷山市政府啟動了一項全新的公益性旅游項目——度假區街景花車巡游。這場花車巡游演出就是依托印象大紅袍的200多名演員而量身打造的。印象大紅袍借助這個平臺輸出運營模式。2014年,印象股份又盤活長期閑置的中華茶博園,現已獲評國家4A級景區。通過介入中華茶博園、數字茶博館的運營,公司實現擴大發展空間的目標。
“通過擁抱資本市場,未來的印象大紅袍商業開發,有望拓展到包括酒店、餐飲、景區在內的多元領域,以文化為核心,依托演出的品牌效應,整合資源,挖掘商業潛力,逐步確定市場對印象大紅袍系列文化產品的認可。”鄭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