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球幕電影誕生于1939年在紐約舉行的一次世界博覽會上。后經不斷改進,才形成了今天這種全穹頂式的球幕電影。如果說3D電影將畫面推送到人們面前,具有了層次感,那么球幕電影的貢獻則是真正的讓觀影人走進了電影,魚眼效果的放映技術讓觀眾能夠享受180°的廣角觀影,按照視覺理論,人的視域范圍一旦超過150°,就會產生身臨其境的錯覺,因此,沉浸效果非常強烈,并且可脫離立體眼鏡和頭盔,產生立體視覺。
一、球幕電影現狀
自從2010年3D《阿凡達》上映以來,3D電影發展便以雷霆之勢席卷全球影視市場。后經過三年左右的發展,3D電影技術已日臻成熟,無論是畫面真實感、立體感還是后期的精良制作,都受到廣大觀影群眾的喜愛。由華誼兄弟出品、香港著名導演徐克執導的3D懸疑動作電影《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就獲得了高票房6億人民幣。由此可見,人們對于3D電影的追逐隨著科技的發展而越發熱衷。由此也可預見,未來人們對于影視的要求一定不僅僅限定在 3D、IMAX這樣的觀影體驗之中了。
近幾年,直徑10米以上、采用數字放映方式的大型數字球幕電影(Fulldome digital movie,以下簡稱Fulldome,又稱Large-scale immersive digital movie)開始出現,直徑超過20米的巨型Fulldome很快也將成為趨勢。據統計,目前國內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Fulldome劇院已有三十余家。
基于計算機圖形學的Fulldome制作技術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個新領域,它與傳統的拍攝制作方式相比,可以制作出人類無法達到的過去世界、未來世界、微觀世界、外太空世界等一切人類未知或無法拍攝到的世界,其表現潛力幾乎不受限制。早期Fulldome電影用在太空劇場,最初用數字天象儀來放映天象影片,隨著天象影片形式的豐富和影片題材的擴展,基于計算機圖形學的Fulldome制作技術應運而生。
二、球幕電影制作目前的問題
目前Fulldome制作技術主要用于要求相對較低的天象題材影片。如果要進一步面向包括文物、生物、人物角色在內的更廣泛題材影片,就必須面對真實感、分辨率、影片制作周期和變形處理等指標,實現對傳統的魚眼拍攝制作方式的超越。以下是對上述指標的分析:
1、三維數字制作的真實感,取決于三維數字化的精度、紋理的精度、色彩的準確度和光照處理。不管數字化的對象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原型,在影視級的目標下,都必須滿足客觀性的要求:存在原型的,數字化的結果要求準確、要求忠實于原型,如文物;找不到原型的,也應符合科學性,如古生物,應依據化石和生物專家、考古專家的研究成果。
2、影片放映清晰度的決定因素包括:影片的輸出分辨率和設備、場地的因素。其中,三維數字制作影片的輸出分辨率取決于三維物體的幾何精度、三維物體的紋理分辨率、三維物體與鏡頭距離等因素;設備、場地因素包括屏幕尺寸(在Fulldome電影里通常使用球幕直徑)、觀眾到屏幕的距離、單個投影機的設備分辨率和投影機的個數(通道數)等。
3、影片制作周期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三維數字化的周期(又分為幾何建模、紋理圖像處理、紋理映射、動作建模、場景空間搭建、攝像機鏡頭攝制、燈光處理等),影片繪制的周期(又分為三維繪制和后期特效制作)。
4、在傳統的魚眼拍攝制作方法下,影片畫面的變形問題不存在,因為拍攝和放映都使用魚眼鏡頭;而數字制作,必須面臨從矩形畫面映射到球幕的過程,并需要解決該過程所導致的變形。
三、球幕電影應該考慮的因素
目前,較大規模的球幕表面一般使用金屬板拼接而成。球幕設計時,需要考慮幕體的堅固性,球幕表面的光滑度、圓度誤差。從聲學角度,需要球幕聲學特性的關鍵指標:混響時間。混響時間是指房間內聲壓級衰減60dB所需的時間,混響時間越短,越有利于聲音的清晰。所以球幕系統一般要求混響時間在1~1.9秒以內。
另外投影機的選擇也是系統的關鍵。投影技術發展很快,目前高分辨率、高亮度的投影機已經越來越普及。大型球幕系統中,根據屏幕尺寸和對分辨率的要求,可以選擇1920×1080分辨率的高亮度工程投影機,也可選擇1024×768分辨率的普通商用投影機。
在投影機類型的選擇上,中低端系統主要一般選用DLP投影機,而高端系統,使用了激光光源的投影機。激光投影機之所以如此受人矚目,3,000:1的超高對比度確實是其他光源望塵莫及的,而且激光投影機使用色純度高的三原色激光作為光源,色彩的表現范圍比三槍CRT投影機還要高得多。激光投影機也徹底擺脫了偏色的困擾。激光投影機的的色域范圍是三槍CRT投影機的兩倍以上。在投影機安裝后,還需要使用遮光罩來解決投影畫面漏光問題。
四、球幕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
1.對于全三維制作的科教記錄片和動畫片,如何在繪制結果的真實程度達到影視級的前提下,提高三維繪制的實時效率,最終為數字電影創意制作人員開發出一個輔助進行交互創作的環境。
2.如何通過研究數據采集、三維數字化以及實時三維繪制的架構和方法,提高影片的輸出分辨率,使其達到8000×8000象素以上。這個指標對應的像素夾角為1.5弧分,一旦滿足該夾角,即可讓觀眾在巨型Fulldome劇場(直徑超過20m)中完全達到精確辨識的目標,從而使得文物、古生物題材的巨型Fulldome數字制作成為現實。同時,這個目標也將Fulldome 的影片輸出分辨率提高到國外現有水平(3160×3160)的2.5倍。
3.如何用計算機圖形學中的小孔成像模型來有效模擬等距魚眼(Equidistant Fish-Eye)成像模型,從而得到象素分布均勻的等距魚眼圖像, 并探尋一個與數字放映環境無關的球面映射變形解決方法。該方法的成功,將避免為不同標準的Fulldome放映環境花費的專門繪制時間,大大提高Fulldome制作對不斷涌現的Fulldome劇場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