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館與您分享位于上海市川沙古城核心地段的川沙戲曲藝術展示中心,該展示中心由上海華成實業 負責設計與布展施工。
展館概況
川沙戲曲藝術展示中心基本陳列
川沙戲曲藝術展示中心位于新川路北市街,即川沙古城的核心地段,總用地面積1260平方米。這里是川沙人民聽戲、看展、撫今追昔、交流溝通的一方重要文化陣地。展示中心包含有滬劇展示中心、越劇藝術展示館、仿古戲臺、聽戲區等。
我司在設計時,將原有江南風格民宅與戲曲藝術元素相結合,充分利用古典建筑格局,灰磚黑瓦木梁的結構形態,營造清新淡雅的空間氛圍,從而打造出既古色古香,又凸顯戲曲魅力的滬上特色文化展示平臺。正門是高達5米的仿古門樓建筑,飛檐翹角,形如飛鳥展翅;緊接著就是寬4.5米,高3米“照壁”,照壁上是京劇藝術大師尚長榮專門題寫的“川沙戲曲小鎮”六個大字。
繞過照壁,就是演出場地,約有120平方米。觀眾可在此品茶、聽戲、休憩,體會環境和諧之美。一桌一椅一茶座,約可以容納60人,撤去茶桌,可以容納百來名觀眾。
在戲場右側墻面上,是戲曲類磚雕,有《紅樓夢》《何文秀》《牡丹亭》《霸王別姬》《蘆蕩火種》《雷雨》等戲劇中的經典畫面。左側是“滬劇展示廳”,墻面上是滬劇經典曲目演出劇照,戲曲未演戲份十足!
滬劇展示廳
重點打造的“滬劇展示中心”,利用“滬劇之鄉”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多元展陳手段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將滬劇歷史、滬劇作家及劇目、和滬劇傳承的故事娓娓道來,讓觀眾再次領略到古老鄉音的獨特魅力。
上海城市建筑剪影與錯落有致的曲調名結合
序廳以現代化上海城市建筑剪影以及錯落有致、大小相協的曲調名稱為設計元素,一股清新之風撲面而來。展廳內設置幻影成像的滬劇《雷雨》,真實的建筑模型與虛擬人物影像進行完美對接,虛實結合帶給參觀者強烈的視覺對比;⌒螇γ枥L出滬劇經典橋段中的畫面,在對側的互動多媒體中,參觀者可跟著滬劇人物、唱腔學習,而后根據所聽所學,模擬滬劇大家的一唱一念。
越劇展示廳
“越劇展示廳”以川沙越劇為點,以點串線,闡釋越劇在川沙、上海發展壯大的過程。展覽以20世紀30、40年代越劇十姐妹的革新為起始,至50年代后,川沙縣越劇團對現代戲的排演及對傳統劇目的整理,再至現今趙志剛等藝術家的創新性實踐,集聚展示了幾代人在越劇發展之路上付出的努力與心血。
“悠悠青蓮,開在天地間”,一柄折扇開啟越劇展示廳,江南風貌隱于扇面之中。一縷江南絲竹之音飄飄蕩蕩而來,勾勒出煙霞交翠、花雨生香的江南水色,突出了越劇細膩抒情、柔美秀美的特點。
黃金大戲院和宣傳海報的氛圍營造將觀眾帶入當年情境
多層布景呈現當年轟動上海的越劇十姐妹“山河戀”
在場景還原的戲臺前,觀眾可用鼓槌擊鼓切換曲目
越劇四大經典劇目化為情景沉浸式展項,結合微縮場景演繹不同時空發生的故事,《紅樓夢》《梁!贰段鲙洝贰断榱稚匪膫故事在亭臺樓閣間唱念傳播,四種心境打破時空限制,進行彼此的“隔空對話”。
越劇四大經典劇目微縮場景
坐落于此的還有“國家級傳承人茅善玉滬劇傳習所”、“趙氏工坊”越劇藝術工作室。在這里呈現大幅的劇照輔以立體字話語,仿若戲中人正與戲外人對話,將故事娓娓道來,左側展示兩位藝人與趙氏工坊的藝術成就。右側的長條劇照墻,輔以多媒體讓參觀者了解更多相關信息。
展館名稱:川沙戲曲藝術展示中心
展館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北市街43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