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12 13:41:37
當助人不被理解,愛心遭到非議時,志愿者們該如何調適心情,堅定信念?5日上午,楓樹林俱樂部舉辦的“慶祝12·5國際志愿人員日”——志愿者心理關愛活動,給在座50多位志愿者開出了良方,注入了心靈雞湯。
當天,由高新區援心社區心理服務中心和科技學院心理系的專家、學生組成的心理咨詢團隊,在獅山社區三樓舉辦了一系列心理關愛活動,內容有手語操《怒放的生命》,團體沙盤游戲《讓世界充滿愛》和專題講座《志愿者精神與心理成長》。其中劉老師開講的 《志愿者精神與心理成長》,給在座的志愿者們傳授了一個助人理念,即志愿者活動不僅要做到關懷他人、接納他人、樂于助人,還要學會自我平衡、自我調節。馨泰社區潘雯阿姨是獅山街道金牌志愿者,她一人結對20多位高齡、獨居、殘疾老人,每周輪流上門開展生活關護、精神慰藉服務,從不計報酬與時間,甚至在她手被車撞成骨折后,仍堅持上門為老人服務。有的人覺得她太傻,有人覺得她為了幫助別人,連自己的健康也不顧,是不是腦子有毛病?但盡管有非議,潘阿姨仍一如繼往地堅持了下來。楓樹林志愿服務隊中還有一位志愿者,在一次助老過程中,發病暈倒了。兒子很不理解,甚至不再允許母親參加結對助人活動了。電子沙盤
心理講座,獲得了感悟;沙盤游戲,釋放了心情。何山社區的助老志愿者孟俊堯說:以前只知道助人卻不知道怎樣助人,今天聽了講座才知道助人也需要學習,需要調適情緒,否則就當不成一名合格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