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看不清或看不到的東西,如今都看到了!”這是觀眾嘗鮮數字博物館技術后的普遍體會。比如,湖北博物館不僅將曾侯乙編鐘進行了10億像素技術捕捉,而且還將東周時期的彩漆龍鳳紋內棺進行了數字化處理,使得參觀者不僅能看到漆棺的外部裝飾,也能一探內部的精美。
參觀者們在嘗鮮數字化博物館
10億級圖像捕捉技術顯示出的博物館藏品細節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博物館作為收藏、研究、展示自然及文化遺產的機構,也逐漸為人們所關注。我國現有博物館總數達2300多個,館藏總數超過2000萬件,全國博物館每年舉辦陳列展覽近萬個,觀眾達1.5億人次以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為博物館開辟了一塊全新的天地。數字化博物館就是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對博物館藏品的相關資料信息進行全方位采集、存儲,并通過虛擬博物館、網絡傳播、視頻播放、信息查詢等多種方式為公眾提供服務。因此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瀏覽內容豐富的數字化館藏藏品,品味不同專題的展品、圖書、文獻、影像等多媒體資料。
數字化博物館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文物博物館工作中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而產生的一個新的概念。數字化博物館至少包含有兩層含義:即博物館數字化和數字化博物館。所謂博物館數字化,主要是指文博單位將現代信息技術引人到博物館的收藏、保管和研究、展示等工作中,信息技術引入博物館,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博物館的工作,同時,博物館既有的工作模式也因之而有所改變、有所發展;而數字化的博物館,即通常所說的“虛擬博物館”等,是指以文物所負載和蘊含的歷史、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信息為收藏、展示的主體,借助網絡或其他信息傳播途徑對受眾進行傳播、發布和推廣、宣傳的一個不具實體意義的博物館。數字化博物館概念的這兩層含義,又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為博物館的基本職能一公眾教育服務的。
明確了數字化博物館的內涵和特點,那么數字化博物館在開展公眾教育方面大致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數字化博物館的非實體展示環境,可以通過各種信息載體和傳播模式,帶給觀眾可及的終身學習體驗;
數字化博物館的引導性展示教育活動,可以充分滿足觀眾以自我導向為基礎的探索性的學習要求;
數字化博物館豐富的展示教育形式(如虛擬歷史情景漫游、虛擬考古發掘等等),可以充分展示不同類理和不同層次的學習活動,“寓教于樂”,使每一類人群都能在樂趣中學習,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數字化博物館所具有的深層次教育信息資源,為觀眾在終身教育中進一步探尋相關專門化信息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數字化博物館開展終身教育活動的基本原則,應當是立足于自身以信息為核心的“藏品”,設計和組織引導性的教育展示內容,以激發出觀眾進行繼續學習的潛在動力這是與學校教育有顯著不同的,因為博物館開展學校教育具有著為教學課程服務的目標。而終身教育則不同,首先要激發觀眾的學習熱情,重視觀眾的娛樂休閑要求,以具鼓勵性的教育活動為主,以發掘出不同觀眾的學習要求,從而培養和鞏固觀眾的學習習慣。
數字化博物館開展終身教育活動,還要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優勢,設計和組織出多種類型的教育方式的內容,以滿足不同階段終身學習的不同要求。
此外,數字化博物館所開展的終身教育活動,還應提供給觀眾深層次的信息服務,以滿足觀眾進一步探尋專業化知識的求知要求:并且還要注重觀眾的社交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活動,如虛擬專家論壇、網絡博物館之友、在線社區BBS等等形式,以滿足觀眾的社會互動交流需求。
數字化博物館不僅僅是處于現代信息技術下的博物館的順應和變革,同時也是在信息技術的孕育下所誕生的一種博物館的類型。數字化博物館將會與公眾更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將會為發揮博物館的基本職能起到有力地推動作用。
那么博物館數字化過程是什么樣的呢?
由于文物實體的多樣性等特征,在數字化博物館時,需要采用不同的技術手段進行。為了能夠達到最佳數字化效果,常常多種技術聯合使用。數字化過程中,往往根據所投入的財力、人力和館藏文物的數量、質量、大小等特征來選擇不同的技術。數字化技術多種多樣,而且還在不斷改進和創造,但幾乎所有數字化工作都必須包括三步進行,即,采集、處理、展示。
采集: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文物信息通過計算機編碼等方式,轉為計算機可儲存信息。常見的采集方法是人工錄入、圖件掃描、拍攝、錄音等。針對某些文物,需要多方位地考慮采集相關信息。不僅需要采集文物的外部特征,而且需要采集文物的其他特性。
處理:采集后的數據進行加工、篩選、整合等處理,形成龐大的數據庫。采集后的數據可以通過各種類型軟件加工,進行信息處理,保證數據庫的有效性、可利用性、可擴展性和真實性。
展示:將所獲得的數據庫,以大家所能接受的方式顯現文物。通過各種方式,將數據庫以多種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文物展現形式可以是文字、聲音、靜態圖像、視頻、動畫或立體影像、虛擬模型等等,或通過書籍、照片、錄像帶或電影膠片、錄音帶、網絡多媒體等載體展現。
博物館數字化是全球博物館最終發展趨勢,因此,博物館數字化工作宜早不宜遲。可能在數字化工作中,各博物館會臨時性存在一些技術和資金問題,但遲早需要邁出這一步,并最終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