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兩個第一”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黨建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是安平人民的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財富。在全縣、全市乃至全省的愛國主義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及紅色旅游開發等工作中,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原“兩個第一”紀念館占地面積較小、展覽形式比較單一,嚴重制約了其教育功能的進一步發揮。為更好地展示“兩個第一”光榮歷史,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一寶貴資源,提升教育效果,安平縣重新建設了一座新館。目前,新的展館已進入布展設計階段。
展示主題
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以兩個第一精神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兩個第一產生的歷史過程為為線索,以圖文資料、實物陳列為載體,運用多元化的展陳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兩個第一精神的本質內涵和巨大影響。
兩個第一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
兩個第一的創建背景過程及影響
關鍵人物:李大釗、弓仲韜、李錫九、弓鳳洲、弓乃如、李杏閣等
內容劃分
序廳
“火種·覺醒”(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成長·斗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砥柱·抗戰”(抗日戰爭時期)
“燎原·解放”(解放戰爭時期)
“執政·發展”(建設改革發展時期)
設計思路
圍繞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把“兩個第一”放到中國革命史和中國黨建史的高度
貫穿“兩個第一”創立的背景、歷程和影響這一主線
解密和回放“兩個第一”對中國革命、對新時期安平發展的重大影響
設計定位
設計風格:簡潔大氣 莊嚴壯美 內涵豐富 技術先進
表現手法:文化象征 藝術創作 科技媒介 信息傳達 心理介入
空間布局
“兩個第一”紀念館建筑面積890平方米,布展面積607平方米,展線長56米。在空間布局上采用“小空間、大格局”的處理手法,強調布展空間的次序、節奏和體量,突出了獨立展區的完整性和相鄰展區的連貫性。
平面布局
全館以“兩個第一”的建立過程和在“兩個第一”精神指引下,安平縣的革命和建設歷程為主線,以“兩個第一”精神為核心內涵,共分為序廳、“火種·覺醒”、“成長·斗爭”、“砥柱·抗戰”、“燎原·解放”、“執政·發展”等六個部分,展覽重點、亮點分布均衡。
流線說明
根據展覽內容,我們在尊重原有建筑空間結構的前提下,將參觀路線和空間布局有機結合,設計了引導性、動態參觀流線。此流線以參觀者的閱讀習慣為依據,吐納順暢、抑揚頓挫,不對碰、不留死角,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技術措施
平面視覺
色彩是展館的視覺靈魂。在設計中,我們根據展館設計的基本規律,注意展品材質和不同裝飾面在光的配合中所增添的色彩表現力;選擇與內容貼切的色彩方案,營造一個莊嚴肅穆、人文氣息濃郁的視覺空間。同時我們將選擇適合的版面語言,對板式的空間布局、圖文編排、色彩使用提出嚴格要求,增加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以此增強視覺沖擊力,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多媒體應用
設計中,我們充分考慮了聲、光、電多媒體系統與展覽內容的合理銜接,力求營造出“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的多媒體展覽氛圍。在影音播放系統、光電沙盤、查詢設備的選擇上,我們將以實用、節能、環保為原則,選用較成熟的技術手段,兼顧后期維護成本。
照明設計
在展示館中,合理的布光能讓人更清晰地了解展陳內容、增強空間美感的韻律。在不同的環境中,采用適當的燈具和照度,有效控制色彩、色溫,注意因光源的自身問題導致的色偏差,從而達到視覺完美和引領、暗示觀眾的作用。
展柜設計
展柜是保護展品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們以實物保護所要求的技術指標為準,按照美學要求、實操技術要求等展開設計制作。在展柜的密封、開啟、隔音、除濕、光照控制、安防等方面,采用國內先進技術,確保達到國家規定的各項技術指標,同時增強實物的展示效果。
材料運用
裝飾材料運用方面,將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特征和工期要求,合理控制材料的種類、質地、觸感等,將輕質堅固、防滑耐用、環保降噪,符合一級防火環境要求的裝飾材料作為上選。
安防設計
在平面布局設計上充分考慮安防規劃,安防設備的外觀既和布展內容融為一體,又清晰標示出設備位置。嚴格控制裝修材料燃燒性能等級,合理配置滅火設備。合理配備安全監視系統和防盜自動報警系統,達到防盜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