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8日是《云南映象》上演十三年紀念日,這部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創作編排的大型原生態歌舞集從2003年8月8日誕生時起就成為了藝術界乃至文化界都熱議的文化事件,不知不覺中它已在昆明默默的表演了十三年。
從2003年首演至今,《云南映象》從一部純粹的歌舞表演漸漸變成了昆明的一座文化地標,一個展現云南少數民族風情、民間歌舞藝術和文化的活的博物館。直到今天,每天晚上8點前后在云南藝術劇院依然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觀眾聚集在此,期待著楊麗萍為觀眾創造一個展現云南少數民族鄉土歌舞和風俗文化的藝術空間。
精雕細琢《云南映象》,只為傳承民族的魂與根
說起《云南映象》的創作初衷,楊麗萍總是顯得很平實。她說自己當初并沒有刻意想去創作一部這樣的作品,原本只是退休想回到家鄉大理陪伴母親和家人。但在她回到家鄉后發現村寨里的年輕人都熱衷于外出打工,喜歡穿牛仔褲聽流行歌,卻忽略了自己的民族和祖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珍寶。很多小時候看過的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舞蹈、歌謠如今只有少數幾位老者還會演繹,這讓楊麗萍很震驚。這些老者一旦去世,那么這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習俗與文化就將滅絕,很多美妙的小調,豐富的鼓點打擊,幾十套的打法以后不再有人繼承下去,將是多大的損失和遺憾。于是楊麗萍覺得有必要把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珍寶整理和傳承下來。
之后楊麗萍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走遍云南深山的大小村寨,去發掘和搶救自己民族的文化遺產。在這過程中她覺得,不如把這些地地道道的少數民族請去表演他們自己的舞蹈。于是她把這些田間地頭務農的少數民族從牛背上請到了舞臺上,讓他們在光鮮的劇場里盡情表演和展示來自他們生活中、骨血中的民族歌舞藝術。
2003年8月8日《云南映象》在昆明首演,中國第一臺原生態歌舞集轟然亮相。昆明會堂座無虛席,演出結束時觀眾長達十幾分鐘的雷鳴般掌聲。當時因為 非典 ,原本應該更早亮相的《云南映象》被推后到了8月8日,但這沒有影響這部擁有眾多新鮮理念,舞蹈語匯的原生態歌舞集成為當年文化界的一大符號性文化事件。
13年間,楊麗萍對《云南映象》反復精雕細琢,加工修改,《云南映象》每年演出超過300場,累積演出了4000多場,觀看人數接近300萬人次,巡演足跡踏遍世界各地,獲獎無數,一度讓原生態歌舞藝術的概念在文化界討論不止。把沒有經過任何正規舞蹈訓練的農民請到專業的舞臺上表演,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云南映象》之后系列原生態佳品頻出
2009年楊麗萍在《云南映象》的基礎上又往前走了一步,在原生態的基礎上再創作了衍生態的《云南的響聲》,也被人稱作是《云南映象》的姐妹篇。
《云南的響聲》將鋤頭釘耙、水車石磨、簸箕鐮刀、鍋碗瓢盆等一系列農家常用的工具和成百上千種云南民間樂器搬上舞臺,極大程度地還原了云南少數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力。在這臺演出中,幾乎是手中能拿的、口中能含的,都被當成樂器來演奏。《云南的響聲》在巡演7年之后也落地在了麗江,和《云南映象》的定點演出一樣在麗江古城邊,民主路(原云嶺劇場)長期演出。
之后的創作,楊麗萍在風格上逐漸開始從“少數民族”題材轉向更為中國和東方舞蹈與美學語匯。舞劇《孔雀》是楊麗萍于2012年推出的一部舞蹈作品,改編自二十五年前楊麗萍自編自導的成名作《雀之靈》,力邀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獎得主、著名視覺藝術家葉錦添與楊麗萍搭檔組成超強陣容,是楊麗萍舞臺表演生涯的又一豐碑之作。
與《云南映象》等講求“原生態”不同,《孔雀》追求的是“新東方美學”。原生態作品展現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特色,而《孔雀》會追求這背后的精神內核。如果說西方舞蹈的代表作是 天鵝 ,經久不衰;那么,東方舞蹈的代表就應該是 孔雀 ,這是一個獨特的、中國感特別純粹的舞劇。
新劇《十面埋伏》漂亮轉身
楊麗萍最新創作的作品是2015年首演的舞蹈劇場《十面埋伏》,這又是一部與之前所有作品風格發生更大轉變的作品。除了楊麗萍首次以純粹導演身份進行編創之外,更把作品內容放在了中國歷史人物與故事當中,并首次嘗試融合舞蹈、京劇、武術、剪紙、中國民樂和裝置藝術等更純正“古典中國風”的元素,讓人們再次刷新對楊麗萍的認識。
楊麗萍的藝術探索與創作之路依然在繼續,眼下她正在安徽黃山繼續著另一個作品《黃山映象》的編排和導演,這一次她嘗試了舞蹈、雜技、民樂和黃梅戲等不同元素,這是楊麗萍帶給人們的又一個驚嘆。據悉,《黃山映象》公演之后也將在黃山腳下的湯口鎮進行長期的定點演出。
無論是《云南映象》還是楊麗萍自己,這十三年來始終充滿了讓人感動和震撼的地方。楊麗萍以一種神秘而令人著迷的舞蹈呈現出生命的真實與回歸,她植根于文化的本源,每一部作品都表現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在這些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背后,是楊麗萍多年的冷靜觀察和思考。所以《云南映象》并非橫空出世,而是對民族魂與根的繼承。楊麗萍和《云南映象》演員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張力,源于彩云之南這片神秘的高原土地,是對于少數民族民間文化的深刻表現和深情禮贊。這正是《云南映象》十三年來在藝術與文化上所展現的持久力的深層原因。
在《云南映象》十三歲生日之際,也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活動,關注“楊麗萍藝術”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的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