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國特色小鎮規范化發展的一年,自從浙江省2014年首次提出“特色小鎮”并且成功運行后,全國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鎮建設熱潮,隨之而來的便是盲目擴張附帶的種種問題,行業監管與相關政策的推出勢在必行。
值此辭舊迎新之際,產城觀察網就帶大家共同盤點一下,2018年度對中國產業地產行業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的十大政策:
十大政策之一、發改委印發《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2018年4月)
概述:經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審議并報告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通知》指出,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實踐,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關鍵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撐。《通知》圍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群建設質量、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深化城鎮化制度改革提出了二十項重點任務。
點評:《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了特色小鎮的發展,有效遏制了特色小鎮亂象叢生的現象,明確了特色小鎮需要優勝劣汰。
十大政策之二、浙江省《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2018年1月)
概述:2018年1月22日,浙江省發布了《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這份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浙江全省所有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以及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小微企業園區、特色小鎮全面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評價以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之比6項指標為主。
點評:浙江省政府依法依規實施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污等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未來可能包括醫療、教育等多方面公共資源,倒逼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2018年11月,上海繼浙江后推行“畝均論英雄”。
十大政策之三、發改委《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2018年8月)
概述:《通知》文件表示,未來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思路是創建達標制。逐年組織各地區挖掘并推薦模式先進、成效突出、經驗普適的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按照少而精原則從中分批選擇典型案例,總結提煉特色產業發展、產鎮人文融合和機制政策創新等典型經驗,以有效方式在全國范圍推廣,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通知》明確提出堅決淘汰一批缺失產業前景、變形走樣異化的小鎮和小城鎮。統一實行有進有退的創建達標制,避免一次命名制,防止各地區只管前期申報、不管后期發展與糾偏。
點評:堅持產業立鎮,做到立足各地區比較優勢,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引導企業擴大有效投資,發展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培育供給側小鎮經濟。核心: 糾偏,禁止房地產化;引路,明確指出樹立行業標桿。
十大政策之四、浙江省《特色小鎮評定規范》(2018年1月)
概述:由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組織,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和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特色小鎮評定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由浙江省質監局正式發布。《規范》系全國首個特色小鎮評定地方標準,于2018年1月29日正式實施。新標準明確了特色小鎮的術語和定義,規定了特色小鎮評定對象、程序、方法、指標等具體內容,提出要建立特色小鎮“1+8”的評定指標體系,在特色小鎮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體制“新而活”的共性要求基礎上,針對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時尚、旅游、金融、高端裝備制造及歷史經典8大類特色小鎮產業特點靈活設置“特而強”的三級特色指標,形成具有相對普遍指導意義的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模式。
點評:《規范》的提出,意味著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真正由創建到落地,繼動態淘汰后具體的提出了分類評定標準。在浙江省范圍內,評定標準既能夠為特色小鎮正在進行的驗收工作提供指引和依據,又能夠為后期特色小鎮的創建提供標準化考核的長效機制。同時,還能為全國其他地區的特色小鎮建設提供借鑒。
十大政策之五、中共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18年9月)
概述: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工作做出具體部署,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規劃》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從城鄉融合發展和優化鄉村內部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兩個方面,明確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鄉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鄉關系、促進農村全面進步的新路徑和新要求。
點評:土地獲取標準化,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積從事旅游、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有利于特色小鎮平穩發展。
十大政策之六、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門聯合發文《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2018年12月)
概述: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加快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日前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鄉村旅游發展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特色發展;以農為本,多元發展;豐富內涵,品質發展;共建共享,融合發展。
點評:《意見》首次將特色小鎮建設分區域劃分,因地制宜的發展特色小鎮,更加符合我國特色小鎮現狀,有利于不斷提高我國城鎮化水平,持續擴大鄉村旅游市場規模。
十大政策之七、浙江省《關于做好低丘緩坡開發利用推進生態“坡地村鎮”建設的若干意見》(2018年8月)
概述:2018年7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做好低丘緩坡開發利用推進生態“坡地村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對交通便利、緊鄰城鎮周邊、納入城鎮建設用地開發的區塊,可以實行單個地塊開發,也可以實行點狀布局多個地塊組合開發。對結合異地搬遷、新農村建設等工作,通過規劃引導納入村莊建設的區塊,可以實行點狀或帶狀布局多個地塊組合開發。對充分依托山林自然風景資源,進行生態(農業)旅游、休閑度假等項目開發的區塊,可以實行點狀布局多個地塊組合開發。對開發項目區內建設占用的土地,按照建多少、轉多少的原則,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手續(單獨組件,實施專項管理),按建設用地管理。
點評:《意見》進一步明確可以根據項目開發需要,更加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使得特色小鎮資源優勢更加集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十大政策之八、工信部《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2018年11月)
概述:11月5日,工信部印發《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對開展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及相關管理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辦法》鼓勵利用國家工業遺產資源,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小鎮(街區)、創新創業基地等,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等業態。
點評:我國具有較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開展工業遺產再利用有較強的公益屬性,同時又有較高的經濟社會價值,利用國家工業遺產資源建設特色小鎮等,既加強保護、又注重“活化利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十大政策之九、《河北省旅游高質量發展規劃(2018-2025年)》(2018年11月)
概述:2018年11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北省旅游高質量發展規劃(2018-2025 年)》的通知,提出支持 100 個旅游特色小鎮做成以旅游為引領,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典范,為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其中石家莊 10 個,承德 7個,張家口 5 個,秦皇島 4 個,唐山 6 個,廊坊 4 個,保定 13 個,滄州 7 個,衡水 10個,邢臺 8 個,邯鄲 7 個。
點評:《規劃》的發布明確了以旅游為引領,發展中注重一二三產融合和促進鄉村振興,但是也要注意旅游小鎮千篇一律、復游率低的問題,防止小鎮空心化和借開發小鎮之名做房地產等事項。
十大政策之十、河南省《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2018年8月)
概述:8月12日,河南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聯合下發《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根據地域人文和產業基礎建設特色小鎮,嚴控特色小城鎮房地產化傾向,避免“建成即荒廢”的尷尬。
點評:河南省嚴控特色小鎮房地產化傾向,科學有序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著力將特色小鎮打造成為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和新型城鎮化有效載體,有效形成產業化的特色項目,從而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總結:每個特色小鎮都是一個獨立的產業細胞,通過三生融合,以生活為核心推動小鎮形成一個自我循環的產業組織,構建良性產業循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未來只有更懂產業,更懂城市,更能把控風險方能占得先機。小鎮運營商們只有緊跟政策導向,抓住產業發展的邏輯,才能做大做強,走在行業發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