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之夜,故宮的一場夜游活動,又把夜游經濟推到風口。業界人士指出,故宮夜游活動的背后,是千億級市場。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景觀亮化市場將達到2750億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達到680億元,預計2020年行業規模達到近1000億元。
夜游成為常態化
夜市燈火通明、香氣四溢,旅游演藝現場歌聲飛揚、舞步翩翩,夜晚的景區絢麗多彩、美輪美奐……全國各地夜市、夜間旅游演藝活動、夜游景區項目等逐漸多起來, 將全域旅游的“全時段旅游”概念展現得更加充分。有效延長了旅游時間、增加了旅游產品供給,“夜間經濟”讓夜晚更精彩、旅游產品更豐富。
在國內,北京王府井出現超過100萬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間商業銷售額占白天的50%,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額是在夜間實現的,廣州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于夜間經濟。
夜游經濟效益可觀、潛力巨大,一個常住及流動人口300萬的城市,假設每天10%的人進行夜游消費,假設人均消費30元,每晚就有一個900萬元的大市場,一年收入可達30億元。
以往市場更多關注了游客的日間活動,忽視了游客的夜需求。但消費主體的需求升級與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耦合的結果,極大延展了旅游業的時空觀。夜間旅游已初具規模,成為未來推動旅游發展的新潛力和新動能。
夜游產品需要多元化
以前很多城市也有夜間旅游產品,但目前提出的夜間旅游經濟,是一個系統性的、創新性的旅游發展模式;發展夜間旅游經濟,既需要讓傳統旅游資源煥發新的活力,也需要創造新的旅游資源、新的旅游產品,還需要有整合并提升非傳統旅游資源和產品的能力。
國內較為成熟的夜游,依舊以游船夜游為主,廣州夜游、上海夜游等項目,旺季人氣居高不下。但隨著夜游體驗越來越為人所知,夜游經濟也面臨一些難以避免的挑戰。比如,夜游產品單一,僅僅局限于游船,城市燈光秀等;又比如,政府單方面出資搞亮化工程,缺乏市場化運作,使之入不敷出;再比如,“夜游”未形成品牌,難以產生持續效應等。
夜游經濟的激活方式
以北京故宮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為例,免費夜游成了城市旅游的一大亮點。事實上,免費看似不產生直接的門票收入,實則產生更長遠的經濟效應。
與日間旅游相比,夜間旅游不僅僅體現在延長了營業時間方面,如夜游故宮,關鍵一點在于其背后有故宮600余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夜游”作為一個方式,打開了故宮歷史文化的另一面。因此,與日間旅游相比,夜間旅游的關鍵在于找到與項目有關的主題點。
當然,這需要地方政府和旅游景區系統規劃,科學布局,差異化打造,逐步推進。無論是發展日間旅游還是夜間旅游,其重點是文化與旅游產業的結合——不僅要貼合城市特質與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提供豐富的選擇和優質的服務,同時從城市傳播的角度上來看,要善于利用更具感染力的方式來講述城市故事。
發展城市文旅產業,首先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交通是直接影響客流導入。接下來還需要針對城市的不同文化屬性,來為旅游發展定調、定主題。
以“自然景觀+燈光藝術+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夜景,打造城市新名片。通過夜景吸引和留住人流,徹底點燃城市激情,刺激游客吃、住、玩、樂、行綜合消費,真正形成全域、全天候旅游氛圍。“夜游經濟”正成為助推現代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