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余件歷史檔案,4000幅復原設計圖紙,2000座數字建筑模型,67個景區的195個時空單元……圓明園自2009年啟動數字化復原工程以來,來自50多家單位的8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復原,他們根據歷史文獻、圖檔、燙樣、影像資料等信息,運用數字技術對圓明園進行虛擬復原,推動圓明園遺址保護與利用高質量發展,深化了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
數字化復原展現“萬園之園”風采
從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的“九洲清晏”、舉辦重大國事活動的“正大光明”,到皇帝臨朝理政的“勤政親賢”、祭祀先祖的“鴻慈永祜”……從公園東門進入,穿過獅子林遺址,是一座圓明園盛時全景模型展館。一個長約17米、寬13米的沙盤模型將歷史上的圓明園建筑和景觀清晰呈現在觀眾眼前,讓人們對圓明園的營建歷程、功能布局、藝術風格等有了直觀的認識。
圓明園是重要的歷史見證地,許多建筑都是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圓明園自1707年始建,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焚毀前它是什么模樣?原先的皇家園林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盛景呢?圓明園的西洋樓和真正的西方建筑有什么區別?海晏堂十二獸首又有什么用途?圓明園用數字化復原給出了答案。
記者了解到,圓明園自2009年啟動數字化復原工程以來,來自50多家單位的8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復原,他們根據歷史文獻、圖檔、燙樣、影像資料等信息,運用數字技術對圓明園進行虛擬復原。
1萬余件歷史檔案,4000幅復原設計圖紙,2000座數字建筑模型,67個景區的195個時空單元……迄今為止,全園108處景區已完成數字化復原,其中約2/3的景區實現了精準數字復原,一些建筑復原精準率達到95%。目前,“數字圓明園”成果已應用于圓明園移動導覽系統、重返·萬園之園沉浸展、西洋樓數字展示闡釋體系研究等實踐。
沉浸式體驗讓歷史可觸可感
圓明園一系列的數字文化科技體驗項目,讓觀眾在元宇宙中深入了解圓明園的前世今生。
圓明園·720穿越飛船,運用720度膠囊型屏幕技術、虛擬現實影像技術、飛行動感特效技術等,以故事性創作的方式,能夠讓人穿行于一處處復原后的盛時圓明園景觀之中,觀賞園林美景,親歷歷史故事。“圓明靈境”——圓明園全真沉浸VR體驗館采用了VR與數字光影等多種數字技術,打造出別具一格的“時空長廊”——光影藝術長廊,讓觀者置身于東方科幻美學的氛圍中。
位于圓明園拾光買賣街內的“千機圓明”全景沉浸式飛行體驗空間,利用5G+8K、CAVE沉浸式系統、裸眼3D等新技術和設備,打造了一個神奇的機關閣,揭示了西洋樓大水法千機萬巧的奧秘。圓明園時光巴士體驗項目以真實場景為基礎,疊加相應的復原數字影像,利用XR、實景3D掃描等技術,數字化復原出盛時的圓明園風貌及人文情景,以高沉浸的互動體驗和穿越故事脈絡帶給大家一場視覺盛宴。
“借助數字化手段重現昔日壯美景象,可以更好地展示、解讀圓明園。”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邱文忠表示,圓明園也在不斷加強基礎研究,成立了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先后與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大學等8所高校合作,開展了文化挖掘、數字化展示、遺址文物三維信息采集與景區虛擬復原等50多項課題的研究。通過整合高校專業力量,把圓明園基礎研究和應用性研究相結合,利用數字化方式進行遺址文物信息采集、數字監測、虛擬復原、交互體驗等多項工作,推動學術研究、展覽展示和產業發展融合貫通。
讓文物活起來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我們舉辦圓明園文創設計大賽,就是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匯聚優秀人才,引導文創設計貼近生活、走向市場、服務大眾,以傳統文化為基石,打造優秀文創作品,傳播守護傳統文化。”圓明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第四屆大賽仍延續“圓明印象·皇家‘游’禮”的主題,在參賽組別和征集類別方面進行了延續和升級,將進一步挖掘展示圓明園獨特文化魅力,激活三山五園文化生命力,助力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推動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第三屆圓明園文創設計大賽創意組一等獎《圓明龍韻》,是以甲辰“龍”年為主題,將大水法、遠瀛觀等與“龍”元素相結合,體現了圓明園元素的靈活性和可轉化性;產品組一等獎作品《十二時辰》以圓明園海晏堂外“水力鐘”為靈感來源,創新復刻十二獸首桌面報時噴泉,用桌面時鐘的形式重新呈現圓明園十二獸首,期許十二獸首全部回歸……這些作品以圓明園皇家生活、文物衍生、圓明瑞獸、節慶時令、三山五園為創作方向,深入挖掘圓明園文化資源的精神內涵,并通過創意設計手法進行創新性表達。
此外,獲獎作品還會以展覽的形式,讓大眾近距離感受圓明園“創新創作”的魅力,觀眾看展之余還可以挑選圓明園禮物帶回家,全方位領略傳統文化與潮流創意交織的魅力。
記者了解到,圓明園文創設計大賽自2021年創辦以來,積極搭建文創孵化平臺,日前基于大賽搭建的圓明園文創展示中心面向游客開放,大賽將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現代科技、實用功能及創意設計產品需求相結合,讓文創產品貼近生活、走向市場,形成廣泛影響力,讓更多人了解文創產品背后的歷史滄桑、感悟傳統文化魅力,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據介紹,除了文創設計大賽,在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方面,圓明園還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聯合出品定位大眾與青少年閱讀的文博通識讀物《圓明園從前有多美》,在紙上重現圓明園的園林、建筑、起居與四季之美;推出《圓明園》兒童科普繪本講座,專業老師帶領孩子們讀繪本、講圓明,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傳統文化,激發愛國情懷等,真正“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相信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加持,對文化遺產的進一步活化利用,三山五園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將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中不斷綻放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