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項目達59個 中國主題公園再掀熱潮
編輯:格非兒 文章來源:數字展示在線 發布日期:2014-10-4 19:24:53
如同不斷攀升的氣溫一樣,國內主題公園(專題閱讀)新一輪的興建熱潮也開始襲來。
近日,國內首個以“看星星”為主題的城市星光主題公園在山東膠州誕生,西藏阿里暗夜公園則成為我國首家以星空觀測、星空攝影、星空保護為主題的暗夜公園。與此同時,沈陽首家開放式大型戲水主題公園也于近日正式開幕。而在此之前,據媒體報道,深圳華僑城要將擁有和運營的主題公園數量增加到20個;蘭州則與美國陽光世紀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00億元打造文化、旅游主題公園。
全國各地各類主題公園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讓公眾眼花繚亂。而近日一則“中國擬建主題公園數全球居首,建成后頻現爛尾”的報道則讓不少人大跌眼鏡,也再一次引發業界的強烈質疑。一方面,建設熱度不減,各路主題公園爭相上馬、蓄勢待發;另一方面卻是爛尾頻現,虧多盈少。中國主題公園的興建也在這一矛盾之中變得更具爭議性。
再現熱潮為哪般
主題公園一般是根據某個特定的主題,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多層次活動設置方式,集諸多娛樂活動、休閑要素和服務接待設施于一體的現代旅游目的地。
自1989年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開始,國內已經有大大小小幾千個主題公園相繼“問世”。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主題公園卻始終面臨著“新公園不斷誕生,老公園不斷消失”的尷尬現實,至今仍然存活并發揮原本作用的屈指可數。
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主題公園數量不到40個,日本大約有30多個主題公園。而中國目前的主題公園或者貼著主題公園標簽的娛樂項目是上述兩個國家總和的40多倍。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教授認為,主題公園建設多年來熱度未減,有市場的拉動因素,即近年來國內休閑旅游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商機。
據國際游樂園及景點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主題公園的接待量已經達到1.8億人次,比2012年增長6%。到2025年,中國主題公園的接待量將達到3.2億人次,超過美國市場。另外,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將吸引1.4億國際游客,具體到中國主題公園,每年至少有1億人次的潛力,但目前還沒有開發出來。
地方政府的短視和急功近利同樣“推波助瀾”!爸黝}公園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地方旅游經濟增長,能夠帶來人氣和影響力,但也有地方政府考慮政績方面的因素,不惜重金、不考慮成本去建設主題公園。”魏鵬舉教授表示。
有資料顯示,有地方政府在打造文化政績工程的利益驅使下,制造轟動效果,竟斥以巨資興建“西門慶主題公園”,讓人啼笑皆非,“這與某些政府官員畸形的文化觀、投機的政績觀不無關系。”
除此之外,魏鵬舉教授認為,文化地產的利益驅動是國內主題公園近年來熱度持續不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以主題公園的名義來做地產,可以繞開目前針對房地產的限制,而通過主題公園則可以帶動周邊商業地產的升值,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新地產模式,華僑城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
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謝逸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因為主題公園項目帶有公共利益性,土地價格非常便宜,配套費用低,手續簡單,開發成本也比較小,為了避免遭受樓市調控,有些企業通過申請主題公園曲線拿地,以建設主題公園為名開發商業地產項目,逃避房地產調控政策。而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利潤正是吸引諸多開發商進入主題公園的深層動力。
以房地產獲利
根據咨詢公司AECOM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共有59個在建主題公園,2012~2013年,中國共有14個主題公園開幕,預計到2020年,包括59個主題公園、5個水上樂園將建成運營,總投資額達238億美元。
主題公園的建設如此“燒錢”,但中國現有主題公園中盈利的比例卻不足10%,這不僅導致了“爛尾工程”頻頻出現,也讓更多的主題公園選擇了“以公園之名行地產之實”的救贖之路。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表示,中國目前建設的主題公園大多是“公園+地產”模式,主題公園已經演變成房地產商變相圈地的理由和砝碼。
據一位主題公園負責人介紹,國內一家大型的主題公園建設投入往往在十幾億元到幾十億元之間,以年入園人數約200多萬人次,若人均票價在100元左右,每年最多2億元左右營收。另外,由于主題公園中的餐飲、商品銷售額非常小,幾乎純粹靠門票維持,因此單純靠主題公園運營來收回巨額投資非常困難。
“現在國內的主題公園幾乎進入了一個怪圈,如果不通過圈地和土地增值來獲益,投資就很難獲利!痹谖葫i舉教授看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國內的主題公園或文化產業園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理想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目前只能間接依靠地產來獲利或者維持運轉,自然也就難逃“地產宿命”。
如何向迪士尼“看齊”
一直以來,迪士尼(拓展選址信息)主題公園是公認的主題公園學習的樣板。
迪士尼公園并不以單純的門票收入作為主要盈利來源,更不是依靠地產項目來間接獲利,而是依靠文化產品及衍生品,其酒店、餐飲和紀念品的收入已經占到集團收入的60%以上。而迪士尼的每一個創新文化產品出現之后,幾乎都可以在相關的產業形成巨大的聯動效果,這也成為迪士尼經典的商業模式。
那么,國內的主題公園如何能夠向迪斯尼公園“看齊”,并且逐步改變“望其項背”的局面?
對于主題公園未來的發展方向,魏鵬舉教授表示,國內主題公園若要改變現狀,首先應該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完善!爸黝}公園的關鍵是主題二字,但現在國內很多主題公園卻是‘沒主題’,充其量就是游樂園,另外一些是‘偽主題’,只是貼著主題公園的標簽,還有一些主題公園在主題設置方面沒有創新力、缺乏內容研發支撐。在國外,即使是迪士尼,它的主題也在不斷調整、充實,最終在內容創造、形象創造、主題傳播等方面深入人心!
上海韻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戰士強認為,“文化產品是主題公園持續盈利的關鍵,也應是國內主題公園要走的道路!
除了比較理想的“迪士尼模式”可以借鑒之外,魏鵬舉教授認為,中國的主題公園應著重打造“文商旅綜合體”類型的公園,“應該構建一種多層次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主題公園的‘溢出效應’,公園的文化部分不見得必須直接獲益,但應該為商業部分和旅游部分強力賦值,如果商業和旅游部分繁榮起來,文化部分也就不會有太多的盈利壓力!
近日,國內首個以“看星星”為主題的城市星光主題公園在山東膠州誕生,西藏阿里暗夜公園則成為我國首家以星空觀測、星空攝影、星空保護為主題的暗夜公園。與此同時,沈陽首家開放式大型戲水主題公園也于近日正式開幕。而在此之前,據媒體報道,深圳華僑城要將擁有和運營的主題公園數量增加到20個;蘭州則與美國陽光世紀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00億元打造文化、旅游主題公園。
全國各地各類主題公園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讓公眾眼花繚亂。而近日一則“中國擬建主題公園數全球居首,建成后頻現爛尾”的報道則讓不少人大跌眼鏡,也再一次引發業界的強烈質疑。一方面,建設熱度不減,各路主題公園爭相上馬、蓄勢待發;另一方面卻是爛尾頻現,虧多盈少。中國主題公園的興建也在這一矛盾之中變得更具爭議性。
再現熱潮為哪般
主題公園一般是根據某個特定的主題,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多層次活動設置方式,集諸多娛樂活動、休閑要素和服務接待設施于一體的現代旅游目的地。
自1989年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開始,國內已經有大大小小幾千個主題公園相繼“問世”。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主題公園卻始終面臨著“新公園不斷誕生,老公園不斷消失”的尷尬現實,至今仍然存活并發揮原本作用的屈指可數。
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主題公園數量不到40個,日本大約有30多個主題公園。而中國目前的主題公園或者貼著主題公園標簽的娛樂項目是上述兩個國家總和的40多倍。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教授認為,主題公園建設多年來熱度未減,有市場的拉動因素,即近年來國內休閑旅游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商機。
據國際游樂園及景點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主題公園的接待量已經達到1.8億人次,比2012年增長6%。到2025年,中國主題公園的接待量將達到3.2億人次,超過美國市場。另外,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將吸引1.4億國際游客,具體到中國主題公園,每年至少有1億人次的潛力,但目前還沒有開發出來。
地方政府的短視和急功近利同樣“推波助瀾”!爸黝}公園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地方旅游經濟增長,能夠帶來人氣和影響力,但也有地方政府考慮政績方面的因素,不惜重金、不考慮成本去建設主題公園。”魏鵬舉教授表示。
有資料顯示,有地方政府在打造文化政績工程的利益驅使下,制造轟動效果,竟斥以巨資興建“西門慶主題公園”,讓人啼笑皆非,“這與某些政府官員畸形的文化觀、投機的政績觀不無關系。”
除此之外,魏鵬舉教授認為,文化地產的利益驅動是國內主題公園近年來熱度持續不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以主題公園的名義來做地產,可以繞開目前針對房地產的限制,而通過主題公園則可以帶動周邊商業地產的升值,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新地產模式,華僑城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
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謝逸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因為主題公園項目帶有公共利益性,土地價格非常便宜,配套費用低,手續簡單,開發成本也比較小,為了避免遭受樓市調控,有些企業通過申請主題公園曲線拿地,以建設主題公園為名開發商業地產項目,逃避房地產調控政策。而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利潤正是吸引諸多開發商進入主題公園的深層動力。
以房地產獲利
根據咨詢公司AECOM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共有59個在建主題公園,2012~2013年,中國共有14個主題公園開幕,預計到2020年,包括59個主題公園、5個水上樂園將建成運營,總投資額達238億美元。
主題公園的建設如此“燒錢”,但中國現有主題公園中盈利的比例卻不足10%,這不僅導致了“爛尾工程”頻頻出現,也讓更多的主題公園選擇了“以公園之名行地產之實”的救贖之路。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表示,中國目前建設的主題公園大多是“公園+地產”模式,主題公園已經演變成房地產商變相圈地的理由和砝碼。
據一位主題公園負責人介紹,國內一家大型的主題公園建設投入往往在十幾億元到幾十億元之間,以年入園人數約200多萬人次,若人均票價在100元左右,每年最多2億元左右營收。另外,由于主題公園中的餐飲、商品銷售額非常小,幾乎純粹靠門票維持,因此單純靠主題公園運營來收回巨額投資非常困難。
“現在國內的主題公園幾乎進入了一個怪圈,如果不通過圈地和土地增值來獲益,投資就很難獲利!痹谖葫i舉教授看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國內的主題公園或文化產業園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理想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目前只能間接依靠地產來獲利或者維持運轉,自然也就難逃“地產宿命”。
如何向迪士尼“看齊”
一直以來,迪士尼(拓展選址信息)主題公園是公認的主題公園學習的樣板。
迪士尼公園并不以單純的門票收入作為主要盈利來源,更不是依靠地產項目來間接獲利,而是依靠文化產品及衍生品,其酒店、餐飲和紀念品的收入已經占到集團收入的60%以上。而迪士尼的每一個創新文化產品出現之后,幾乎都可以在相關的產業形成巨大的聯動效果,這也成為迪士尼經典的商業模式。
那么,國內的主題公園如何能夠向迪斯尼公園“看齊”,并且逐步改變“望其項背”的局面?
對于主題公園未來的發展方向,魏鵬舉教授表示,國內主題公園若要改變現狀,首先應該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完善!爸黝}公園的關鍵是主題二字,但現在國內很多主題公園卻是‘沒主題’,充其量就是游樂園,另外一些是‘偽主題’,只是貼著主題公園的標簽,還有一些主題公園在主題設置方面沒有創新力、缺乏內容研發支撐。在國外,即使是迪士尼,它的主題也在不斷調整、充實,最終在內容創造、形象創造、主題傳播等方面深入人心!
上海韻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戰士強認為,“文化產品是主題公園持續盈利的關鍵,也應是國內主題公園要走的道路!
除了比較理想的“迪士尼模式”可以借鑒之外,魏鵬舉教授認為,中國的主題公園應著重打造“文商旅綜合體”類型的公園,“應該構建一種多層次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主題公園的‘溢出效應’,公園的文化部分不見得必須直接獲益,但應該為商業部分和旅游部分強力賦值,如果商業和旅游部分繁榮起來,文化部分也就不會有太多的盈利壓力!
關鍵詞閱讀:
主題公園#3